服务中心动态
电商会刊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docurl=/cn/Solution/TechnologySolution/Security/Home/Solution/201601/1055434_30004_0.htm

罗田县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1/22】

罗田县商务局

一、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县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商务事业由起步到发展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商务经济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县自营进出口企业由“十五”时期的9家增加到13家,增长45%;外贸出口由“十五”期末的305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555.8%,连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县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家,利用外资900万美元,较“十五”时期增长10%;招录外派海员共计70人次。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我们抢抓国家商务部实施十二项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一批工程落户我县,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外贸出口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10年底,全县新建日用品消费乡级农家店10家,村级店278家,乡、村覆盖率达80%、67%;新建农资乡级店 7家,村级店100家,乡、村覆盖率达 58% 、24%;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店为龙头、乡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二是“东桑西移工程”。经过多方努力,07年,我县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东桑西移工程”全国首批50个万亩桑园基地县之一,浙江金富春集团投资的湖北金罗丝绸有限公司也成功落户我县,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桑蚕产业的恢复发展。在抓好以上两项工程的同时,我们努力争取上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培育项目申报载体,先后申报了农超对接、外贸区域性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流通业专项资金、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项目共50多个,为外贸出口企业和流通企业争取了近千万元的中央与省财政补助资金。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达到27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77%;全县商品市场成交额2010年达到6.6亿元。尤其是家电下乡工程启动后,对我县的城乡消费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据统计,2009年元月份至2010年10月底,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1269台(件),实现销售额16300万元,兑付财政补贴1970万元,真正让农民朋友得到了实惠。内贸管理更加规范。认真贯彻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达到98%以上,酒类批发企业《随附单》使用率达到100%,让人民群众喝上了“放心酒”。加大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建设力度,全县已有三个乡镇建起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屠宰场,从源头上确保了肉品卫生质量,让人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肉”。对全县67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点进行了清理整顿,对第一批达标的46个经营点发放了达标标识牌,对21个未达标的经营点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使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建加油站11个,武英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2个,实现了12个乡镇、高速公路出口、重要建设工地都有加油站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用上了“放心油”。县城新建农贸市场2个,建材市场1个,家具市场1个,工业品市场3个,汽车交易市场2个,汽车报废回收中心1个;投资3000多万元对城东板栗市场进行了改扩建。全县12个乡镇都建起了农贸市场,农产品进超市逐步兴起。服务行业发展提速。宾馆饮食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服务档次明显提升,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品牌代理、产品直销、直营连锁等新型流通业态全面登陆我县市场,物流配送业务逐步兴起。商务执法成效显现。“十一五”期间,商务行政执法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建了商务行政执法大队,开通了12312举报投诉服务热线,加大了肉类食品、酒类、成品油、再生资源的行政执法工作,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提高了商务工作地位,扩大了商务工作影响。

(二)“十二五”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消费都与商务部门有着直接的联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外向型经济冲击较大,国家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提出了“一揽子”应对计划,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距完全复苏尚需时日,不确定的因素仍很多。

2、人民币升值和贸易磨擦的影响。由于欧美等国家不断向我国施压,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对我县的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造成较大的影响。再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少数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包括我县)出口的产品实行反倾销,贸易磨擦增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县外贸出口。

3、消费信心和能力减弱。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再加之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有待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呈下降趋势,存钱“养老、防病”的后顾之忧依然存在,致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完全显现。

4、商务人才缺乏。商务局是“十一五”时期新组建的单位,其职能和作用较原外贸、商业、物资相比,有较大扩张和延伸,需要建立一支熟悉法律法规、懂管理、精业务、会经营的人才队伍。由于管理上的限制,从局机关到企业管理层,普遍在着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商务事业的发展。

二、“十二五”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商务事业发展,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机遇,以“扩出口,引外资”为目标,发展外向型经济;以“保民生,扩内需”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以“增载体,重实施”为亮点,搞好项目建设;以“保稳定,推改制”为着力点,确保系统稳定和企业改制;以“争机构,争经费”为切入点,进一步理顺商务管理职能;以“引人才,强学习”为手段,加强商务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商务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三、“十二五”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1、外贸出口: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自营出口企业达20家,年实现外贸出口达到3000万美元,年均递增速度不低于10%;

2、利用外资: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0家,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0万美元,年均递增速度不低于10%;

3、外经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对外劳务输出达到1000人次。

4、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十二五”期末,达到66亿元,年均递增速度不低于20%;

5、全县商品市场成交额: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6.5亿元,年均递增速度不低于20%。

6、省外资金统计(招商引资):到“十二五”期末,达到24.8亿元,年均递增速度不低于20%。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五大流通体系

1、农产品流通体系

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从农产品收购、储藏、批发、物流和销售等环节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流通促生产。重点支持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对原来的冷库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扶持和项目引导,新建一批大型冷库,完善冷链配送设施,降低农产品产需对接过程中的季节性影响,提升农产品的流通安全性。

2、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

按照适度规模、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现代商贸业的发展。一是以武英高速为纽带,以城区为中心,建设以区位分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先进的现代商贸物流发展体系。重点建设罗田大别山商贸物流中心,将我县打造成立足大别山、依托大武汉、面向大别山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二是构筑三大物流发展信息平台。结合我县的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依托农产品加工、医药、建材、丝绸纺织、冶金机械等产业物流,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三大物流发展平台。三是完善物流发展环境。加强对我县商贸物流资源的整合,尽快出台商贸物流扶持政策,理顺相关管理机制,形成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和企业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

3、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一是发展现代农资流通网络,在重点农业产区建设和改造农资门店,支持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改造;二是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资产和业务重组;三是完善农资多元服务功能,引导农资企业优化农资品种结构;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的监测、调控和监管,充分发挥城乡市场信息平台作用,并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

4、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一是加快罗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基地建设,加大罗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为纽带,整合行业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形成若干综合性回收企业。二是完善回收网络布局。建立由回收点、回收站、分拣加工中心共同组成的、覆盖生产生活的再生资源回收三级网络。按照“便于交投”的原则,在居民社区建设配套回收点,按照每个乡镇配置一个回收站的标准建设回收站,同时在全县建立1-2个专业性的分拣加工中心。三是按照“以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集散市场改造提升、先进技术应用和从业人员培训等项目上给予引导和帮助,努力营造罗田再生资源回收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5、家政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进一步完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功能,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在主城区建立家政网络服务中心站,在居民集中区和乡镇设立便民服务网点,争取3—5年内实现全覆盖。二是培育1—2家骨干家政服务企业,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三是建设家政服务的培训机构,培训家政服务人员,为本地提供家政便民服务,同时为城市输送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

(二)培育和健全四大市场

1、农特产品市场

一是将原有的大别山农贸市场进行扩建、改造、升级,新建交易大厅和配套设施,解决农产品卖难、消费者买难的问题,使之成为罗田特色农产品对内对外交易集散中心。二是依托“罗田板粟”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进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建设,全面提升罗田农特产品市场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三是着力推进优质农特产品占领武汉市场,坚持把承接武汉市的经济辐射与向武汉市提供优质农特产品相结合,以武汉市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培育精品名牌,提升罗田农特产品、农副产品在武汉市的知名度。

2、板栗交易市场

罗田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一要充分利用“罗田板栗”品牌,在发展加工的同时,继续完善罗田板栗市场体系,扩建“大别山板栗交易市场”,把罗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鲜板栗及板栗加工产品集散地。二要充分发挥罗田板栗的原产地优势,在品质、规模、成本等方面提升罗田板栗的市场竞争力,以占领更多的国内外市场。

3、农副产品市场

一是大力加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菜市场经营环境和设施的改造,引导农贸市场和菜市场转型升级。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卫生达标、群众满意”的现代农贸市场。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以流通促生产、以生产保流通。三是大力推动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使绝大多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生鲜食品超市达到绿色市场标准。

4、中药材交易市场

紧密配合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依托罗田北部乡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拟在九资河镇建立“茯苓天麻”专业市场,使之成为大别山地区继蕲春李时珍医药市场之后的又一大型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加大药材基地和专业村专业户的建设,完善药材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建设,充分利用“罗田茯苓”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资河茯苓”国际金奖等品牌资源,把罗田建设成为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大县。

(三)组建三大配送中心

1、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力争农家店2年内覆盖罗田全部行政村,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在完善农家店全覆盖建设的同时,计划在工业园区新征土地50亩,投资1000万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对全县所有农家店实行配送。

2、农资配送中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城南新区新征土地20亩,投资8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资配送中心,包括新建一栋综合楼,两栋农资储备仓库,8辆农资配送车,改造升级122个乡村农资连锁店。二是完善农资配送中心的功能建设。建设一个包括保管功能、拣选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功能和信息管理功能在内的多功能农资综合配送中心。

3、医药配送中心

作为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已规划在城南新区征地30亩,投资1.2亿元,建设现代化的医药配送中心,包括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等医药仓库及配套设备设施,主要面向本县及大别山地区提供医药配送服务,使该中心成为大别山试验区独具特色、极具竞争力的区域医药配送中心。

(四)建设三大出口基地

1、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立足罗田丰富的板栗、药材、甜柿、丝绸等农特产品资源,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品牌。以华丽食品、绿润食品、利泉食品为龙头,争创省级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县。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华丽食品年出口达到500万美元以上,绿润公司的出口达300万美元以上,利泉食品出口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2、医药化工出口基地

以宏源公司、富阳公司、恒兴源公司、华阳公司、广惠公司、宏硕公司为龙头,发展医药化工产品出口,争创全省或全市医药化工产品出口基地。到“十二五”期末,使宏源公司的出口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使富阳公司的出口达1000万美元以上,为创建省级医药化工出口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丝绸纺织出口基地

抓住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机遇,围绕政策引导、市场开拓、品牌提升和平台建设,加快改造、提升丝绸纺织工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重整罗田桑蚕业,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以金罗丝绸、德利丝业、新世纪纺织为龙头,发展茧丝棉麻服装等产品出口,力争经过5年的发展,丝绸纺织业产值达20亿元,争创全省茧丝服装出口基地。

(五)实施三大惠民工程

1、农超对接工程

一方面,紧密依托罗田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各类农超对接平台,开展农产品对接活动,推动我县农特产品走进超市,走上城市居民的餐桌;另一方面,通过罗田优质农产品吸引大型商业集团来到罗田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加工基地,实现产业招商,加快罗田农业产业化发展。

2、“放心肉”工程

按省、市要求,将现有的57个屠宰场(点)全面压缩为12个定点屠宰场。加大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建设力度,加快中心屠宰场的改造升级,将凤山城区新屠宰场建成一个三星级规模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三里畈镇、胜利镇、九资河镇各建一个二星级屠宰场,其它乡镇建成一星级屠宰场,走集约化、深加工和连锁配送的道路,全面推进集中屠宰,统一批发,连锁配送,分散零售的经营模式。到2015年,力争各定点屠宰场通过连锁店、专卖店等渠道销售的猪肉争取达到总量的60%,县城区猪肉小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到30%。

3、实施便民服务工程

一是推进社区商业服务建设。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消费进家庭”为主题,改造、提升、完善社区的商业服务网点,重点发展社区中小型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早点快餐店、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等。二是积极发展洗衣、修理等便民生活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和标准,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日益多样化的需要。三是加大罗田乡村加油站建设,重点解决加油站远离乡村,困扰农民生产生活,影响抗灾应急等问题,使罗田乡村加油站成为布局合理、便民应急的典型。

四、主要措施

(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市场繁荣。

一是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使我县“农家店”的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

二是要继续抓好“家电下乡工程”。为了扩大消费,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利多政策措施,包括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等。要搞好这些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加大促销力度,充分发挥家电下乡对扩大消费的引导作用。

三是要抓好“家电以旧换新”和“建材下乡”工作。“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己正式启动,“建材下乡”正在试点,要认真抓好这两项工作政策的落实,促进和扩大消费。

四是要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活动。支持和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使我县较多的农产品进入超市,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五是要抓好特殊行业的管理。要运用行政审批、备案登记、日常监督等手段,加大成品油、酒类流通、拍卖、典当、再生资源回收等特殊行业的管理,使其规范发展,促进消费。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一是要抓重点。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加强督办等措施,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宏源公司的出口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富阳公司的出口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华丽公司的出口达到400万美元以上,绿润公司的出口达到300万美元以上,广惠公司出口达到200万美元以上,华阳公司的出口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二是抓壮大出口主体。加大外贸出口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力促百家新制衣、君辉服饰、珍宝服饰等企业产品在本县出口。同时,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壮大我县外贸出口主体,

(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是要内外并举。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既要注重内资产业的引进,更要注重外资产业的引进,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和大的跨国公司。

二是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开展产业、工业园区的对接招商。

三是要围绕优势产业引进外资。重点是在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旅游、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开展产业招商,推进重点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发展产业集群。

四是要组织好境内外各项招商活动。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国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提高签约项目成功率。

五是要优化软硬环境。要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方式,依法行政,加强政府对外资的规范引导,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继续改善投资硬环境,重点抓好园区建设、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等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外经工作突破。

要争取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尽快建立对外劳务合作平台,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出境务工,切实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要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大力引导我县优势企业和行业,如建筑、纺织业、医药化工、农业等到境外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从而带动我县劳务输出和产品出口。

(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内贸流通管理

一要加强商务部门自身建设,尽快转变工作职能。按照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工作职责,将商务管理由兼容型转变到政策研究、规划引导、调控监督和社会服务上来。二要运用现代科技术,建立各类信息发布与反馈制度,确保市场信息发布的真实、快捷、权威。三要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充分发挥12312举报投诉服务热线的作用,安排专人配齐必要的设备,开展举报投诉、预警、咨询服务,形成有效、全方位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四要加强商务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大力实施“放心肉、放心酒、放心油”工程,维护市场秩序。五要强化政策扶持,培育特色。着力扶持与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扶持有助于提高城市品位和骨干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六要完善市场应急措施和重要生活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市场供应。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商务发展后劲

一要加大局机关的人才队伍建设。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商务局机关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变局机关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的问题。二要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懂法律、会管理、善经营的干部职工队伍,放手把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形成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三要加大商务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学习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